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要闻聚焦>湖南

八五普法·湖南实践|张家界:以法治稳底盘,为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护航

 文章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时间:2025-11-28 15:32:08 

编者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深的民心工程。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湖南各级各部门紧扣依法治省总体部署,推动普法工作向精准化、常态化、社会化迈进。从乡村到社区,从机关到企业,从校园到网络,一场场生动的法治实践正润物无声。

11月25日起,湖南省司法厅联合红网推出专题《八五普法·湖南实践》,陆续刊发省直厅局和各市州的普法综述报道,展现五年来普法工作的创新探索与鲜活故事,记录法治湖南建设的坚实步伐。

微信图片_20251126090632_879_53.jpg

龙潭渔鼓诵普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张家界报道

清晨的武陵源景区,高云桥边雾气未散,来自外地的游客正接过一张《旅游纠纷维权指南》。她笑着说:“第一次来张家界,拿到的不是攻略,是法律。”

在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里,“依法而行”正在成为新的旅游体验。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张家界把普法融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发展版图,把法律写入景区、走进村寨、嵌入治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构筑起现代治理的法治底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稳定、更可靠的公共支撑。

微信图片_20251126090635_880_53.jpg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挂牌。

从“市级推动”到“全域协同”

张家界推进普法的第一步,是把法治嵌入制度框架。

市委、市政府将普法提升到法治建设主线工程,由主要领导牵头建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并依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统一调度,使普法工作真正进入城市治理的主轴线。

“一把手述法”成为一项硬性要求。市直部门、区县和乡镇负责人全部纳入述法范围,通过“现场述法”配合“书记点评”的形式,让领导干部在公开表达中强化法治意识,也让普法责任链条从制度层面落到执行层面。

责任体系也被压得更紧、更实。张家界为执法部门明确了普法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通过线上督查与现场督导双轨推进,让“谁执法谁普法”成为办事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业务之外的“额外任务”。

基层法治力量同样补得扎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桑植县补强司法所力量,武陵源区建设33个法治驿站,形成“15分钟法治服务圈”,让普法的触角伸向村庄、景区和社区的最末端。

制度的稳固,让这座旅游城市在法治建设上更有底气。

微信图片_20251126090637_882_53.jpg

“法律明白人”培训。

法治跟着人群走,也跟着发展走

张家界的普法方式不是模板化推动,而是围绕“关键内容、关键人群、关键场景”精准发力,让法治真正长在治理的肌理和群众的日常里。

在理论学习上,张家界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统领性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市委党校课程。全市普法讲师团开展了两百余场巡回宣讲;慈利县由司法行政骨干讲授法治党课。理论从干部课堂走向治理一线,成为行动指南。

宪法和重点法律法规则以更亲近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

全市持续推进“宪法九进”,宣誓仪式、晨读、主题竞赛贯穿全年,五年来开展的各类活动超过五百场;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法典、旅游法,张家界开展了三百多场专题宣传;武陵源区在景区发放两千余册《旅游纠纷维权指南》,让游客在游览中也能获得法治的保护。

而在发展主战场,法治正在发挥更直接的效能。

国家安全教育覆盖率不断提升;乡村振兴领域开展一百余场专题法治宣讲,带动一万两千名“法律明白人”成长起来;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基层稳定,都因法治的不断植入而更加可靠。

法治的枝叶,正沿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层层伸展开。

微信图片_20251126090642_883_53.jpg

“老罗讲法”法治屋场会。

让法律“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

张家界的普法最动人之处,是它有鲜明的地域温度。

法治文化阵地已在全域铺开:慈利县建成宪法主题公园和“民法典屋场”,把法律植入乡村振兴;桑植县实现298个村(居)法治长廊全覆盖;武陵源区把法治元素融入景区设施,高云桥上的法治文化长廊成了游客拍照留念的新场景。

最具张家界味的是“非遗+普法”。慈利县汉剧团创作了十余部法治文艺作品并巡演百余场;桑植县将花灯、三句半写成《宪法修得好》《民法典》等节目,获得省级奖项;永定区把禁毒与反电诈融入文艺巡演,走进24个乡镇。法律在唱腔里、说白里、戏文里变得生动鲜活。

基层治理的法治力量同样可感可触。全市创建了1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55个省级示范村;索溪峪双文村推行“法治积分制”;慈利县用“法治屋场会”和“老罗讲法”化解了四百多起矛盾纠纷;桑植县让村规民约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查,使基层自治更有依据。

服务全域旅游是张家界法治建设的另一张亮丽名片。

武陵源区设立“景区速裁法庭”,旅游纠纷实现“当天立案、当天调解”,五年来成功化解1200件,成功率超过96%。对游客来说,法治保障正在成为张家界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从法治中获得了切实支持。“送法入企”、风险排查和政策宣讲为企业挽回了超过千万元损失,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隐形竞争力”。

在夜市、在乡镇、在景区、在直播间……法律以最轻巧的方式进入公共空间,使张家界的法治氛围越来越能被看见、被听懂、被使用。

张家界的“八五”普法,是城市治理的一次稳步深化,也是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升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被司法部评为“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正是这一阶段性成果的最好注脚。

面向未来,这座山水之城将继续在制度建设、品牌塑造、基层治理和发展服务中释放法治的力量,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域共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张家界、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持久的底气。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