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普法动态>市县资讯

浏阳“三治融合”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14 09:28:23 

“建立环保养殖场,科学饲养奔小康。谁要再来找麻烦,法治为你作主张。”近日,浏阳市大瑶镇杨花村宪法广场上,普法花鼓戏《新打铜锣》引来阵阵掌声。这是浏阳以党建为引领,深耕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激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的生动案例。

党建领航织密网,小事快办暖民心

“26盏路灯亮了,晚上串门再也不用摸黑了!”日前,大瑶镇南阳村村民李建国指着新路灯笑意盈盈地说。此前,该村路灯年久失修,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根通过“小区夜话会”收集民意后,当天就牵头筹资9000元,3天后路灯点亮村民回家路。

如此高效解决问题,得益于浏阳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组织为纽带织密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脉络延伸至服务末梢。大瑶镇推行深化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镇—村(社区)—党支部—小区”四级网格体系;永安镇芦塘村发动68位村民代表联系全村998户群众,做到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关口街道长兴社区将3万居民划为6个片区、25个小组,选任“民情收集员”,搭建沟通桥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集里街道西湖景城小区,党员业主助力业委会,将零散功能室升级为党群服务与儿童活动综合阵地,实现寒暑假“阳光课堂”开课,重大节日邻里共庆,让小区不仅有服务温度,更有邻里温情。

自治赋能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和谐

在浏阳市关口街道长兴社区长兴湖一号小区,居民楼旁存续8年的露天建筑垃圾池,曾是1900余户居民的“心头刺”。在“你好·邻居”议事会上,居民们纷纷呼吁取缔垃圾池、改善居住环境。接到诉求后,社区依托“支部引领、三长联动、居民参与”机制,一月内拆除垃圾池,增设分类垃圾桶,引得群众拍手称赞。

类似这种“把话筒交给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浏阳还有不少。比如:集里街道在5个摊贩疏导区安排专人维护现场秩序、监督食品安全,并为摊贩提供垃圾处置、用电用气安全指导等帮助。此外,街道充分调动摊贩群体的自治热情,引导疏导区成立自治机构,推选摊贩小组长,实现长效治理。

法治护航守底线,德治润心树新风

杨花村宪法广场占地2200平方米,设有宪法浮雕与法治长廊。村里通过定期开展“宪法知识抢答”“找原文大声说”等活动,吸引村民“打卡”学法,让普法教育在乡村扎根。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根基。

永安镇构建“一村一民警、一辅警、一法律顾问”体系;芦塘村设周二“法律顾问驻村日”解民忧,组建由24名乡贤、“五老”组成的“芦花调解委员会”,实现“小事不出村”。

日前,龙伏镇坪上村“法律明白人”李七三接到赡养纠纷求助后,联合村干部上户调解,迅速平息矛盾。自“八五”普法以来,浏阳聚焦“法律明白人”选、培、用,打造1200人的队伍,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德治之力,润物无声。洞阳镇始终把兴家风、育乡风、淳民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农村特点,通过“红心暖阳”工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地处景区周边的大围山镇大围山村通过村规民约的“道德约束力”,一方面引导村民规范民宿经营,推动明码标价;另一方面明确划定“不卖假土特产”的道德红线,守住乡村好物的品质底线。

“基层治理不仅需要干部担当作为,更需要群众‘合唱’。”浏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江涵表示,两年来,累计解决民生难题2600余项,“三治融合”治理效能初步显现,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