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湖南把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作为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坚持开门教育的重要载体。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找准查实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我省将常态化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破难题、促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工作要求。省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推动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同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学习教育举措有效衔接。省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提示,对用好“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提出具体要求。
方向明、思路清,才能执行准、效果实。紧随其后,“关键少数”直奔问题而去,带头破解难题。
省委书记沈晓明先后深入常德、张家界等市州调研,推动解决当地居民饮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难点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下沉张家界市接访,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反映的巷道排污、小区公共设施老化、燃气入户等问题;省委常委班子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推动解决问题……“关键少数”走在前、作表率,形成了一级带一级的示范效应和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我省把开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着力打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库”“金点子库”。今年3月以来,“走找想促”调研信息报送系统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5.6万个,通过及时交办、跟踪督办,已解决4.5万个。
省委社会工作部健全完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办法,收集办理社情民意;省残联组织为1.7万多名残疾群众提供上门评残、送医评残等便民服务;衡阳市深化“走找想促”,开展联村促稳定、联企促发展、联户促满意“三联三促”大走访专项行动;株洲市发挥《建宁“议”站》《知株侠》等11个新闻栏目的监督作用,督促解决问题2243个;邵阳市派出37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园区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832个……
一个个“问题清单”正转化为学习教育整改整治的“成果清单”。
实践证明,只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学习教育才会见实效、得民心。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
“年底拿到证的心愿,没想到提前半年就实现了!”7月9日,宁乡市历经铺街道正大广场项目的5位业主代表来到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将一面锦旗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正大广场项目曾因企业经营危机与股东纠纷,导致95套已售住宅陷入“办证僵局”。今年以来,宁乡市自然资源局成立集中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专班,历经铺街道东城社区聚焦民生诉求,直面问题、积极推进。最终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先证后费”的原则,成功破解14年“办证难”问题。锦旗上“倾心为民解忧愁、真心为民办实事”醒目字眼,道出了业主们的感激之情。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群众关于“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殡葬领域、养老托幼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省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配置电脑14.38万台,改善省属本科高校学生住宿条件已有18个项目主体完工或正在主体施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惠及家长216.9万人;
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4.15万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5.89万人次,持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七个一”行动,建成培育高水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8个;
聚焦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1183.66万人,培训乡村医生3624名,村卫生室平均配备药品65.12种,为16.89万名新生儿提供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实现三甲医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全省残联系统入户走访困难重度残疾人4.9万人次,筹集款物3678万元,帮扶1.59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解决困难和问题2.4万个;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清单》,新推出9个重点事项,涵盖了招聘用工、经营发展、工程建设和个人就业、生活、出行、救助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获得感……
从教育、就业,到医疗、养老,再到人居环境建设等,全省各级各部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动真碰硬抓问题整改,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把一桩桩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