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

龙山县司法局:打造“有戒尺有温度”的社区矫正模式

 文章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作者:  时间:2025-10-31 14:58:50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司法局将法治的“戒尺”与民生的“温度”深度融合,构建起“监管有力度、帮扶有精度、矫治有深度”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让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法律约束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关爱,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

点亮思想“引航灯”

真正的矫正必须触及灵魂,从内心深处唤醒矫正对象的向善之心。而红色教育,正是打开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从深陷自责的社区矫正对象到旺季月入过万的外卖骑手,从家庭濒临破碎到夫妻团聚重享天伦,唐某的人生转折是龙山县社区矫正工作“矫心正行”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2024年3月,唐某因法律意识淡薄获缓刑后闭门不出,妻子外出务工,两个孩子无人照料,家庭濒临破碎。茨岩塘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入户走访无果后,决定用红色文化打开唐某心结——带着唐某走进龙家大屋、杨家大屋等红色遗址,讲述贺龙、任弼时等革命家坚守根据地的故事,在方汉英烈士纪念碑前引导他反思自身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一次次红色研学让唐某逐渐走出消沉。

“革命年代那么苦,先烈们都没撂挑子,我这点坎儿算啥?”在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龙家大屋,唐某望着当年红军使用的桌椅,听完老党员的讲解后感慨道。

心理疏导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龙山县司法局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红色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双重作用,矫正对象的思想得到了深刻洗礼。

铺就回归“阳光道”

解开“心结”后,矫正对象还需要实实在在的出路,才能真正回归社会。

茨岩塘司法所为唐某制定了帮扶计划,结合他需照顾上学的孩子、熟悉城区街巷的实际,不仅主动帮他联系本地外卖站点,还陪他琢磨接单软件操作、规划送餐路线,并依据湘西人“早上爱吃米粉、晚上爱聚聚”的习惯,传授“早高峰盯社区、夜宵高峰盯商圈”的接单窍门。如今,唐某工作尽责,每月收入三四千元,旺季时月收入过万,家庭关系也逐步修复,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龙山县司法局始终坚持“监管与帮扶并重”,将温情帮扶贯穿社区矫正全过程,从生活救助、就业扶持等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在就业扶持方面,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难的问题,与人社部门、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招聘会,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指导。在生活救助方面,龙山县司法局与公安、民政、卫健、教体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帮扶”机制,对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帮扶。近3年来,共为社区矫正对象帮扶救助50人次,发放救助金3万余元。

同时,龙山县各司法所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服务,帮助他们重建与社会的联系。茨岩塘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劳动”模式,助力矫正对象重塑社会责任感;石牌司法所组织的“利剑护蕾”暨“禁种铲毒”法治宣传活动,让矫正对象在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了自身价值。通过这些帮扶措施,矫正对象不仅有了生活的保障,更有了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

筑牢监管“安全线”

在倾注温情的同时,龙山县司法局始终坚守法律底线,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龙山县司法局严格落实矫正对象分类管理,落实社区矫正人脸App签到、请销假等相关制度和纪律,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规范建立档案,加强社区矫正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期间的监管帮扶。运用VR技术创新教育活动,鼓励矫正对象通过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参与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去,激发学习乐趣和积极性,促进矫正对象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矫正,让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矫得好”。

此外,龙山县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司法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凝聚起强大的矫治合力。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社区矫正工作闭环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组建由志愿者、律师、心理咨询师、退休干部等组成的社区矫正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帮助、心理疏导、生活帮扶等服务。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发动党员干部参与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今,在龙山县,法治的“戒尺”始终高悬,民生的温度始终传递——越来越多像唐某一样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红色教育中重塑信念,在精准帮扶中重拾底气,在规范监管中重归正途。这份“刚柔并济”的矫正实践,让法律约束有力度、民生关怀有温度,为平安龙山、法治龙山建设添注温暖底色,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