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闻名的“锻铸造之乡”,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的锻铸造产业是地方经济的“压舱石”。面对部分企业因外部环境陷入“货款难收、举债经营”的困境,嘉禾县法院自2025年起,创新推行“信用+调解”工作机制,将信用管理嵌入司法全流程,联动多部门及专业力量,构建起“信用评估+善意司法+协同调解”的助企新模式。该机制已取得显著成效:辖区涉企纠纷成诉率同比下降12.80%,企业主满意度超99.50%。
审慎保全:以信用为标尺 避免“诉讼即停摆”
在案件受理初期,嘉禾法院将企业信用作为是否采取财产保全的核心依据,审慎使用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为诚信企业留住生机。
在一起服务合同纠纷中,原告企业同时提出了财产保全申请。承办法官唐红并未直接采取冻结措施,而是先行核查被告公司的“信用档案”。调查发现,该公司口碑良好,诉讼标的也未超过其偿付能力临界点。经法官充分释明“保全不当”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连锁打击,原告主动撤回了保全申请,保障了被告公司的正常运营。
这种“信用优先”的审慎保全理念,已成为嘉禾法院的办案常态,有效防止了诚信企业因涉诉而陷入经营僵局。
多元调解:以信用搭桥梁 实现案结事了“双赢”
对于信用良好但暂时遇困的企业,嘉禾法院力推多元调解,力求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在一起标的额400余万元的跨省货款纠纷中,被告东莞某五金公司承认欠款但一时难以全额支付。法官唐红在核实其信用良好、生产正常后,并未简单下判,而是主动邀请异地商会参与调解。通过为双方厘清“长远账”与“信用账”,最终促成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并由原告撤诉以保全被告商誉。这种以信用为基础、联动各方的调解模式,让外地企业感受到了公平,也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
破产和解:以信用聚合力 助困境企业“获新生”
对于进入破产程序但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嘉禾法院通过多部门信用联动评估,力推和解重整,助其重获新生。
一家铸造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清算。承办法官欧华经实地调查,发现其核心产能完好、员工队伍稳定,具备复苏潜力。法院随即启动“信用联动”机制,调取其在各职能部门的完整信用记录,并组织公开评价会。各部门一致认定该公司为行业诚信典型,困境仅为暂时。这份权威的信用背书,最终促成了债权人与企业达成破产和解协议,通过盘活未来收益分期偿债,使企业成功“起死回生”。
从案件初涉时“信用定保全”,到纠纷化解时“信用促调解”,再到破产阶段“信用助重生”,嘉禾法院以“信用”为核心纽带,让司法服务既守住公正底线,又传递助企暖意。“我们始终把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嘉禾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宋孝悌表示,“未来,嘉禾法院将持续深化‘信用+调解’机制创新,推动信用评价与司法服务更深度融合,为嘉禾锻铸造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司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