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依法治理>法治创建

湖南长沙雨花区法院立案庭 “雨花范式”破题立案诉服新路径

 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时间:2025-09-08 11:22:25 

雨花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当事人在使用智能书写台。

雨花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当事人在操作示范文本辅助生成一体机。

法官助理杨军(左三)在“樟树下的法庭”主持调解会。

雨花区法院“李叔叔调解室”人民调解员李本伟(右)正在与当事人核对“要素”。

雨花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当事人正在查阅《要素式“两状”指南》。

7月10日的早上9点,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智能服务区前已围拢不少当事人。

示范文本辅助生成一体机前,杜某正对着机器触摸屏,手指轻点。“您这个属于民间借贷纠纷,您可以在这里填写原告、被告的相关信息,借条可以直接在这里进行扫描……”在工作人员轻声引导下,一份要素齐全、格式规范的起诉状便打印出来,与此同时,电子版的起诉状也同步生成。“像填表格一样简单,我这‘法律小白’也能搞定!”杜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这场“要素式立案”的“加速度”,是雨花区法院以“如我在诉”之心,用科技赋能、精耕细作,打造全链条诉讼服务“雨花范式”的生动缩影。在司法为民理念指引下,雨花区法院围绕多元化协同、流程化优化、智能化赋能,努力使要素式“两状”成为连接群众与司法的桥梁,在规范诉讼行为、提升解纷效率、深化司法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要素式填写打破畏诉心墙

杜某的经历并非个例。过去,不少当事人因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在面对起诉状、答辩状的格式要求和内容规范时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当事人因为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述自己的诉讼请求,担心诉求表达不清影响案件处理,犹豫再三不敢走进法院;有的当事人虽然鼓起勇气提交了诉状,但因文书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不多次往返法院进行补正,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容易让像杜某这样的人民群众望“诉”生畏。

转机源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推行的“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2024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推出第一批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的要素式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后又在第一批11类试行示范文本基础上新增56类。上述67类常见多发纠纷的示范文本于2025年7月14日起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广使用。

在雨花区法院,它被赋予了更智能、更温情的打开方式:智能填表台内嵌模板,“选择题”式引导填写;要素式诉状智能生成机“3秒”将传统文书转为要素式文书;遍布大厅的“两状”辅助志愿岗上,多名律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对一”帮填指导。这种服务模式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等群体的实际需求,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文书填写,真正让科技成为服务群众的工具。

当杜某的案子流转到被告符某手中时,符某同样犯了难。身处异地、不了解答辩状的书写规范,让要素式答辩状成了“天书”。

调解员李本伟通过微信和电话,像唠家常般逐项解释要素,从“借款时间”到“出借方式”,代符某填表并经符某微信确认。调解员一条条问,被告一条条答,要素式答辩状的书写写出了司法为民的温度。

2025年以来,雨花区法院11类案件要素式起诉状使用率达94.71%,第二批示范文本要素式起诉状应用率达82.5%,答辩状使用率近30%,1600余件案件因此受益,4类案由适用率超90%。系统升级后,诉讼服务大厅因文书格式问题导致的补正率下降了60%,当事人填写表格的平均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缩短到了15分钟,切实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金牌调解”巧化干戈为玉帛

诉讼并非解纷的唯一出路,更非最佳途径。在雨花区综治中心“金牌调解室”,一场更快的“破冰”正在上演。

罗先生与陈先生因4000元劳务费僵持两月,愁云满面。调解员汤敏芝敏锐捕捉到这份焦虑,“算算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账,不亚于争议金额本身”。她精准点出痛点,立足综治中心灵活高效的优势,汤敏芝迅速归纳争议事实,对照市场规则释法明理。没有冗长程序,仅一个小时,双方便握手言和——罗先生当场支付现金2500元,调解协议即时签订生效。

汤敏芝说:“我的秘诀之一就是雨花区法院推广的‘要素式调解’,将劳务内容、费用标准等关键事实要素化提取,快速锁定核心矛盾,能大幅提升调解效能。”

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窗口、派驻法官,协助区综治中心引入妇联、住建局、市监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华湘公证处、商调中心等第三方调解组织,构建起“综治中心﹢法院﹢行业组织”三级调解网络,强化解纷力量,不断拓展示范文本推广维度。该模式不仅有效弥补了司法资源的不足,还将专业的法律服务直接送到了群众身边,通过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区、矛盾不上法院”的新“枫”景。2025年以来,雨花区法院562份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初步形成了“专业指导﹢贴心服务”的良性互动局面,既让群众在诉讼过程中感受到了便捷和温暖,更筑牢了群众权益的“保护墙”。

审前准备提升审判质效

大量案件能够缩短审理周期的另一个关键是雨花区法院创新的审前准备机制。案件立案后,并不直接进入审判庭室,而是先经过审前准备中心这道“精密过滤器”。

通过制作《审前准备登记表》《先行调解要素表》,将要素式思维延伸到审前调解阶段。由审前团队接收案件后统一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托调解,由常驻特邀调解员调解组织开展工作。提前梳理案件的争议焦点,构建起“导诉员—立案窗口—审前准备—调解员”全流程先行调解引导体系,以可视化的流程助力审判提速,以个性化的管理保障改革成果落地。

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例,雨花区法院适用要素式“两状”以来,案件调解率较之前上升30%,这种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旨在让正义的实现更为高效。

针对进入审前准备阶段的案件,这里施行的是“两次筛选﹢四固定”模式:法官助理小杨正仔细审阅一份《审前准备衔接表》,它如同案件的体检报告。“第一次筛,看案由、标的额等‘显性指标’;送达、证据交换后第二次筛,结合争议焦点复杂性等‘隐性要素’精准分案。”小杨介绍道。2025年通过此机制分流的简案占比49.1%,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8天。

对于繁案,审前准备团队则化身“加油站”。他们集中处理管辖异议、财产保全、司法鉴定等程序事项,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并将诉讼主体、请求、证据、争议焦点等“四固定”成果可视化,同时将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落到实处,确保不同类型的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过去法官要花大量时间梳理基础信息,现在衔接表上直接‘划重点’,平均每案节省30%庭前时间。”一位员额法官深有感触。

截至目前,雨花区法院要素式“两状”的应用率持续上升,已覆盖民事案件的主要类型。这项司法服务优化的实践,是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可及性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解纷在源头”到“服务在指尖”,从“审前加速度”到“文书有温度”,雨花区法院立案庭的生动实践,将司法为民的初心,化作了群众案结事了时舒展的笑颜,在法治星城的热土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温暖答案。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