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依法治理>法治创建

只进一扇门 纠纷一站解——永定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综述

 文章来源:新湖南  作者:  时间:2025-09-26 16:22:02 

“揣着矛盾来,带着微笑走。”张家界市永定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不仅是群众情绪的“疏导站”,更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久拖未结的工资在短时间装进农民工口袋,井盖伤人纠纷3小时和解,线上平台成为反映民意的“晴雨表”……这些发生在街头巷尾的小事,是永定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效化服务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永定区紧扣 “实体、实效、实战、实用” 导向,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流程,推进区、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真正实现群众纠纷化解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永定区综治中心。

“一扇门”破解“多头跑”

“若不是综治中心,我这井盖伤人的事儿还不知道要拖到啥时候。”永定区西溪坪街道覃家岗社区居民朱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不少群众的心声。

今年8月初,朱先生在步行时因井盖破损跌落导致骨折住院,事后多次向市政、通管办等部门反映情况并信访登记,却因责任复杂、调解困难陷入僵局。直到事项转入区综治中心,才迎来转机:中心迅速分派案件,由人民调解员朱辉采取“背对背”调解法——一边依据《民法典》对各涉事单位责任进行梳理,一边向朱先生耐心释法、疏导情绪,引导理性表达诉求。仅3小时,双方便达成和解。从反复跑到一站解,朱先生的经历成为综治中心高效化解基层难题的生动写照。

永定区综治中心负责人赵慈雄介绍,中心设立初衷正是破解“群众多头跑、部门协同难、调解效率低”等治理痛点。依托“一网六区五中心”架构,中心整合了受理、信访、调解、法律咨询、指挥调度及诉讼服务6大功能,设立5个接待窗口和19个功能室,并统筹16个部门进驻,形成“11家常驻、5家轮驻、其余随叫随驻”的动态协作机制。同时引入律师、调解员、人大代表等社会力量,设专业调解工作室,真正实现“一扇门办所有事”。

为确保矛盾纠纷闭环化解,中心建立矛盾纠纷“综合受理—流转交办—纠纷调处—办结确认—跟踪问效”全周期机制,推行“1套流程+5张工单”管理模式。5张工单涵盖记录、告知、交办、督办及风险预警功能,实行“一案一码、全程跟踪、限时办结”。对依法难以化解的“骨头案”,通过签发风险预警单,压实部门后续稳控责任,筑牢风险防控的“法治前哨”。

硬件支撑同样给力。区综治中心地处区治大院附楼一楼,院内集聚政法、信访、自规、教育等部门,院外法院、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也在两公里范围内,跨部门协同“抬脚就到”;中心内巡回审判庭、指挥调度室、综治信息平台一应俱全,大幅提升办事效率。乡镇级综治中心则整合便民服务、信访接待、司法所、派出所资源,普遍设 “一厅四室”,将 “一扇门” 的便利延伸至基层末梢。

群众向综治中心赠送锦旗。

多部门拧成解纷“一股绳”

在中心综合调解室,法官助理袁文平曾处理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欠薪案——2021年张家界某生态农业公司发包猪场项目,2023年劳务经多次转包、分包,致156名农民工500余万元工资被拖欠。

案件进入中心后,一场跨部门协同攻坚迅速展开:中心第一时间组建由法院和人社局牵头,公安、检察院、司法局、属地乡政府、调解员及专业律师构成的多元专办团队,启动联动机制。调解中,法院牵头逐笔核对工资金额、厘清各转包方责任;公安机关聚焦项目转包合同、款项支付凭证等关键信息,逐项核查事实;检察机关全程跟踪监督,并为各方释法说理……经过多轮协商,今年5月23日,农民工代表与涉事企业终于顺利签下调解协议。

“光签协议不够,得让‘纸上权益’能落地。”团队紧接着引导当事人现场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工作人员就在综治中心审查材料、当场出具裁定书,依法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走诉讼又花钱又耗时间,现在在这儿一站就办完,司法确认跟判决书一样管用,真是帮我们省了大麻烦。” 一名农民工代表难掩激动。

能高效化解这类“硬骨头”纠纷,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分级机制。赵慈雄介绍,进入区级综治中心的纠纷,均经过“431矛盾纠纷分级化解机制”前置过滤——村级化解 60%、乡级化解30%、区级承接10%。而流转至区级的,多是基层多次调解未果、法律关系复杂、涉及主体多元的“硬骨头”。

针对这类纠纷,中心摸索出 “一个单位主调、多个单位配合、多方力量参与”的模式:根据案件类型和特点,既调度住建、人社等单位,又邀约行业专家“会诊”,解纷专业性、公信力大幅提升。“以前在派出所处理投诉和纠纷,单靠自己根本推不动;现在中心牵线,多部门一起上,效率翻番。”有着27年基层经验的区公安分局民警汤富国感触颇深,“还能接触各类案例,业务能力也跟着提升了。”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少跑腿,更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赵慈雄强调,调解成功的,中心会指导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即便调解未果,也会清晰告知诉讼流程、法律援助等维权路径。如今,区综治中心正以多部门 “一股绳” 的合力,筑牢基层治理的“稳定防线”。

多元力量化解“千千结”

“职业法律人的价值,不在于赢了多少场法律论证,而在于用法律思维和方式彻底化解矛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永定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高远新说。

今年4月,他受邀进驻区综治中心,设立全市唯一以法律职业者命名的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专门攻坚涉法涉诉、涉访涉稳重大纠纷。进驻不久,工作室便接手一起棘手的征地补偿信访案:某棚改项目14户被拆迁户因补偿款延迟、安置地规划不明,连续3个月上访甚至围堵政府大门,情绪激烈。

高远新未急于说理,先耐心记录每户诉求:怕影响子女上学、担心就医远、质疑补偿公平……摸清这些“心结”后,他联动多部门梳理政策、核查账目,最终查明延迟根源是部分地块权属需重新确认。随后带着核查结果与政策文件上门,用“大白话”拆解补偿方案、算清明白账、承诺限期公示,还组织拆迁户代表与规划部门座谈,推动优化安置地周边医疗、教育配套。最终,补偿款如期发放,安置方案也获群众认可,这场僵持数月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仅需要整合多方力量,更离不开专业力量的精准支撑。立足实际,永定区综治中心分类设立信访、征地拆迁、婚姻家庭、住房建设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并积极引入法学会等第三方力量,推动多支专业队伍“握指成拳、合力攻坚”,确保矛盾在行业内、源头处依法化解。同时,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组织及司法队伍中,遴选懂政策、有经验、有威望的人员组建专家库,打造“联合调解最强团队”。如今,高远新工作室、“老肖老庹”工作室等特色品牌,已成永定社会治理的“金名片”。

此外,永定区还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区领导多次到中心约访群众,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诉求,累计约访100余人。针对涉法涉诉涉访涉稳事项,各方更联动开展多轮沟通协调,推动矛盾从“化解”向“根治”转变。运行至今,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454件、化解425件,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