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武冈市以 "教育、帮扶、挽救" 为方针,将湖南省 "1313" 教育帮扶模式(每季度1次集体教育、3次分类教育、1次心理健康教育、3次个别谈话)与本地实际深度融合,创新推出 "四色教育" 矫正体系。通过蓝色法治立行、红色党史塑心、绿色心理修性、黑色警示促醒的立体化教育模式。五年来,累计帮助3062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实现零重新违法犯罪的亮眼成绩,成功完成从 "管得住" 到 "矫得好" 的质变跨越。
一、开展“蓝色”法治教育“立行”。实施分段、分类、分级“三分教育”模式,将整个矫正教育划分为入矫、矫中、解矫三个阶段。入矫教育侧重普及《社区矫正法》等法律知识,重点对“定期报告”“外出审批”“教育帮扶”等与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条款进行详细解读,树立在矫意识;矫中教育以矫治为主,根据性别、年龄、犯罪类型等将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根据日常表现、奖惩情况等予以分级,为不同类别、管理等级的社区矫正对象设计个性化法治教育内容,做到因人施教;解矫教育按照社区矫正对象的期满鉴定结论,结合其融入社会情况,宣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条款,引导其遵守法律法规。
案例:2021年7月,武冈市民夏某某因诈骗罪,被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入矫时,夏某某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对判决强烈不服,一度扬言要上诉、上访。据了解,夏某某从小被家庭宠溺,性格张扬跋扈,初中就辍学在社会流浪。 针对夏某某不懂法、内心有冤屈心理,工作人员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法治教育计划,通过长达6个月的“蓝色”法治教育矫正,夏某某的思想开始改变,逐步步入正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如今的夏某某自己开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娶妻生子,事业爱情双丰收。
二、开展“红色”党史教育“塑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重大节点,邀请党代表、党史专家、战斗英雄讲述“红色故事”,聘请专家开展国学经典吟诵讲座,每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诵读经典国学,通过在微信工作群中发送诵读小视频、开展社区矫正对象“诵读经典、润我心灵”诵读比赛、实地参观武冈红色纪念馆和国防教育基地等活动,激发爱国、爱党、爱家情怀。
三、开展“绿色”心理教育“修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一对一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情绪疏导,辅加心理沙盘、心理绘画、OH卡牌等多种方式,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心理状态,今年共开展心理测评500余人次,心理疏导82人次,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以更加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
案例:2024年1月5日,河南女子靳某因诈骗罪被武冈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其丈夫也因同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在入矫心理测评时,工作人员发现靳某严重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据工作人员了解,40岁的靳某夫妻育有两个未成年子女。案发后,丈夫锒铛入狱,留下她独自带着孩子居无定所。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年底,其公公、婆婆及远在河南的父亲也接连患病。面对一连串打击,让靳某几乎陷入了绝境。针对靳某的特殊情况,我局迅速做出回应,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与学校对接安抚孩子,让孩子不要有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向其所在街道办申请办理低保,同时第一时间向卫健局申请,结合靳某有护理经验,安排其在民营医院就业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我局通过购买服务对其进行心理矫治,入矫以来,共进行心理咨询15次、团体心理辅导2次、心理治疗4次,并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多次对靳某进行慰问,帮助她走出困境。一次次的教育谈话中,工作人员逐步看到了靳某的蜕变。就在上个月,靳某找到社矫工作人员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就会选择自杀一了百了,是你们拯救了我,拯救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尤其当聊到孩子成绩进步时,靳某的脸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四、开展“黑色”警示教育“促醒”。充分利用VR等智能化设备,模拟酒驾、寻衅滋事、监狱的一天等虚拟场景,分批次为186名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效果逼真的沉浸式教育体验,真正从内心起到震慑作用。同时每半年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武冈市禁毒教育基地、看守所进行警示教育;每月定期安排矫正对象就改过自新、遵纪守法等内容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身边事深化警醒教育,今年现身说法人数达31人次,取得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站在新的起点,武冈市社区矫正局将以省厅 "法治护航新生路・社区矫正促和谐" 主题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 "四色教育" 内涵,让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都能在精准施策中重获人生的色彩,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独特力量。正如一位解矫对象所说:"是这抹色彩,让我找回了迷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