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即建强基层组织、做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三创”,即平安创建、清廉创建、文明创建,是争先创优的目标任务,“三基三创”有机统一、一体推进。
2022年以来,娄底市娄星区把中央、省里关于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细化、实化、具体化,推动“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走深走实,打造娄星特色、创出娄星经验。
三年步履不停,时光不负赶路人,娄星区发展蒸蒸日上——
湖南第一卷取向硅钢、湖南省首台数控五轴加工中心下线,硅钢钛材产业链、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硅钢基板-冷轧-镀锌-家电制造”全产业链贯通……“材料谷”建设跑出加速度;
列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区,“小屋场”激活治理“大效能”被列入全省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典型经验做法清单,连续3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多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获得多个国字号品牌;
连续三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在70%以上,省、市民生实事办理进度和质量排名靠前……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上。
共治共享,“单元治理”模式全覆盖
做实基础工作,关键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娄星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行“单元治理”模式全覆盖,形成干部做干部的工作、干部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城市管理日益精细规范——
娄星区以住宅小区为单元,推行“小区党支部+物业+楼宇会”的“星物管”治理模式,建立小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小区由分散治理转向多元协同共治。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明确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数不低于50%;在小区设立党支部,团结群众、各类组织,搭建起社区居委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议事的“楼宇会”,激发大家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热情。
2024年,娄星区进一步完善“星物管”物业协同治理体系,推动“执法进小区”落实见效,开展小区业主委员会不履职、不作为、乱作为乱象等突出问题整治。对物业服务企业,实行服务信用等级评价和“红黑榜”考核评比,提升物业服务能力。
目前,全区建成“星物管”治理小区171个,物业领域信访矛盾2024年同比下降48%。
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娄星区以“屋场”为基本单元,将144个村划分为1042个屋场,分别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构建“党小组牵头引领、理事会商议治理、合作社发展产业”的“三屋同治”模式。“三屋同治”模式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同时,稳步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行“三化三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权,农户承包权量化为屋场合作社股份权,分散经营转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丘变大丘”“小户变大户”“小农耕变大农机”的农业产业现代化新局面。
联防联治,平安娄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6月26日,娄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揭牌运行。该中心统筹信访接待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诉讼等服务中心的功能,邀请公检法司等25个部门,征拆纠纷等10家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地办公”,做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聚焦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娄星区深化“星群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的治理格局,推动平安娄星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娄星区整合综治、公安、司法、社区、物业等力量,优化社区警务布局、多元调处化解矛盾、强化小区治安管理,构建“星群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治”,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保”,警情、诉情、访情“三情联处”,将“派出所主防”上升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
为预防居民矛盾“民转刑”,娄星区在派出所设立矛盾调处中心,安排综治、信访等人员入驻,24小时值班。派出所受理的符合调处法规的警情,移交矛调中心;矛调中心受理的警情警务,移交派出所,形成多元调处格局。
在案件高发、社情复杂的区域成立中心警务室,每个社区设置警务室,配备民警、辅警、乡镇街道警务专干作为专职辅助力量,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此外,调动保安、快递员、志愿者等力量,对小区、街面常态巡逻,形成“星群防”合力。全区村(社区)均已纳入警务室管辖覆盖。
2024年,公安机关接处警与去年同比下降3.97%,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30.95%,行政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6.02%。娄星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县、市)、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区(县、市),获评全省平安区(县、市)。
全域深化,清廉娄星建设推向更深层次
竹以直为美,人以正为尊。
“清廉娄星”作为“三基三创”行动的重要一环,娄星区持续推进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等单元创建,打造一批清廉共同体,带动清廉娄星全域深化、提质升级。
围绕清廉创建工作提质升级,娄星区超常规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娄星区纪委监委通过“室组”联动,采用座谈交流、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回头看”2024年17项民生实事,督导2025年中纪委重点推动抓好的16件具体实事、5件区级民生实事和“一镇街一实事”谋划部署情况。
紧盯群众关切,在全区开展整改整治、纠风治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区集中整治梳理问题线索667件,处理602人,立案379件,党纪政务处分306人,留置21人,追缴退缴金额1798.96万元,推动解决集中整治民生实事109件。
清廉创建常态推进,制度篱笆持续织密。
各单位在清廉单元创建过程中,不断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区教育局修订完善《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教育项目招投标管理细则》等20余项制度;区卫健局通过电子追溯系统堵塞12项管理漏洞,2024年通过省级平台采购药品耗材节约成本18.6%;区财政局将清廉国企建设和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融入国有企业管理考核体系,制定出台《娄星区区属监管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倡“廉”于有形,润“廉”于无声。娄星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清廉创建主题活动,在网红景点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在社区建立家风家训馆等廉洁文化阵地,推动廉洁文化进企业、团体、家庭、公共场所,推动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参与,文明娄星建设增加更足底气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娄星区在“8+N”文明单元创建的基础上,以机制创新为驱动,以示范引领为抓手,推动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等基础单元向社区、家庭等社会细胞延伸,实现文明创建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转变,“阶段性创建”向“常态化建设”升级。
文明积分,“积”出村民荣誉感,“兑”来乡风大文明。
娄星区将文明建设内容列入积分制管理,激发村民文明创建的内生动力。建立积分“收集—记录—转化—兑换”流程,通过村民主动参与、村干部走访收集等,将村民的文明行为及时记录并转化为积分;实行一月一评比,积分可兑换成超市商品。
针对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娄星区持续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将移风易俗事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礼金数额、宴席规模、办事期限的操办上限;实行积分制、红黑榜、文明家庭评比,形成人人参与、户户争当文明践行者的氛围;建立宴席服务队,实行同一村组红白事统一地点、收费标准和服务项目,防止大操大办、浪费攀比。
2024年以来,全区共劝阻群众办“无事酒”、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424起,丧事简办805起,党员干部带头不办酒179起。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娄星区积极打造“星连心”等志愿服务品牌,在205个文明实践服务站构建“15分钟服务圈”。从社会招募志愿者,将志愿服务融进小区、网格、屋场管理,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创文管卫等工作,“星连心”“乐坪乐”“长青藤”等文明服务深受市民赞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评湖南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
如今,在娄星区,“志愿红”闪耀大街小巷,邻里相亲、尊老爱幼等美德融入村民日常……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全国文明城市”名片越来越亮眼。
岁月织锦,新篇璀璨。娄星区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这根主线,到2026年,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