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法院柏林法庭辖柏林、太和两镇,柏林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太和镇是郴州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辖区内两大工业园区靠大联强,已有规模企业20家、完成技改企业4家,2024年实现总产值320.1亿元,完成税收7.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56.1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柏林法庭立足辖区区域特点、发展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深入一线的桥头堡优势,主动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和基层社会治理大局,依托该院打造的“法院+”为核心的多元解纷品牌,构建“前端联动共建、中端高效调解、后端巩固治理”的全链条解纷模式,着力实现“园区矛盾园区解”,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治“未病”
打造矛盾预防共同体
柏林、太和工业园区作为永兴县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园区项目突飞猛进,风险挑战随之而来。园区企业多、人员密集,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以往纠纷一旦发生,常因涉及多方利益、法律关系复杂,导致解决过程漫长而艰难。
在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法庭如何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如何以司法之力为园区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园区所在地人民法庭,必须主动出击,与园区管委会深度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充分发挥法庭司法专业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高效协同治理格局。”柏林法庭庭长李翠霞说。
近年来,柏林法庭每年都会向园区管委会发出涉园区矛盾纠纷分析报告和风险提示函,详细梳理纠纷特点、成因研判及化解策略,从企业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风险隐患等方面提供法律建议。同时,每半年与园区管委会召开联席会议,实时交流园区企业经营状况、动态掌握企业司法需求,定期分析研判、共同商讨解决。2023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累计化解涉企矛盾风险59起。
柏林法庭与园区管委会联合调解涉企纠纷。
同时,柏林法庭通过“定期坐诊+随时出诊”模式,常态化走进工业园区与企业车间,为多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精准查找发展“病灶”,开出司法“良方”,及时防范“看不见”的风险。与重点企业每年开展一对一法律指导服务,建立“一企一档”,动态更新企业基本情况,为掌握企业涉诉历史、精准评估案件影响、强化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坚实信息支撑。2023年以来,柏林法庭共开展问需于企、送法宣策进企等活动35场次。
仅靠法庭与园区的双向发力还不够,必须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此,柏林法庭积极整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及村综治专干、网格员、乡贤等调解力量,协同作战、同向发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大格局,不断汇聚调解合力,将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解“急症”
构建纠纷化解快车道
“没想到矛盾纠纷这么快就化解了,远超我们的预期,法庭和园区真是效率高,办实事。”李某在签署调解协议时对法官说。
今年5月,李某等人与湖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永兴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问题产生纠纷。园区管委会知晓双方是长期合作伙伴,具有调解基础,遂第一时间与法庭对接联系,启动联调程序,柏林法庭主动靠前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仅用3天便促成这4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得到一揽子解决。
“这场纠纷从僵持走向化解,最终实现多赢,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诉讼成本,还维护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永兴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这起案件的高效化解,正是“法庭+园区管委会”模式实体化高效运行的缩影。该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分层递进、协同联动的纠纷化解机制,即对适宜调解的涉园区纠纷,在立案前或审理中优先引导分流至由法庭与园区管委会联合组成的园区涉企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不成则及时转入诉讼程序,实现“调解+诉讼”无缝衔接。
依托这一模式,园区内纠纷调解的平均时长较以往缩短10%,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园区,大事不出法庭,矛盾就地化解”的目标。
原告永兴县某银业公司与被告山东某矿业公司长期保持着黄金加工业务合作,履约过程中,被告因多方原因既未按期归还黄金,亦未支付分文利息。
2024年5月,原告向柏林法庭提起诉讼。考虑到原告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期,且本案标的额高达8000余万元,为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柏林法庭秉承“调解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经向分管领导请示报告后启动快速调解机制,立即组建调解团队奔赴1600公里外的纠纷关联地了解情况。经过多次耐心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柏林园区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群芳表示,从园区内的“短平快”联调,到跨千里“主动跑”化解,柏林法庭始终以调解为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机制与靠前服务,让园区企业少了诉累,添了发展底气。
固“长效”
优化园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判决不是终点,共赢才是目的。
2023年7月,原告湖南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被告湖南正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冶炼炉烟气脱硫除尘工程合同书》。2024年3月,脱硫系统首次运行虽达标,但投产后石膏渣含水率出现超标准问题,导致原告公司无法生产合格产品,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营。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原告遂提出解除合同。
案件受理后,法庭了解到原告因生产的石膏渣不合格陷入停滞,而被告前期工程也投入了大量费用,简单判决解除合同,对双方而言都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快速且妥善地平衡双方利益?柏林法庭精准把握双方核心诉求:原告希望快复产、被告则要控成本,经过多轮面谈协商,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案件最终以撤诉结案。
原告公司负责人说:“事前沟通、专业沟通远胜过事后补救,此前有过类似经历,因意气用事导致两败俱伤。这次在法庭的介入调解下,我和被告至今保持良好合作,还因工程最终效果好,将其推荐给了园区其他企业,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等待合作。”
“今年企业生产经营是否平稳?”“当前在合同履约、用工管理等方面是否遇到新的法律问题……”这是李翠霞在回访园区企业湖南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时,与企业负责人“回访问效”的对话场景。
2024年9月,该环保公司与合作商因设备质量纠纷诉至法院,柏林法庭依法公正裁决后,引导该公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从源头防范风险。
“永兴的法治环境让我们外地人投资很安心、兴业更有信心。”永兴鹏琨环保有限公司江西籍副总经理周笃耀对此体会深刻。
如今,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园区,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2024年柏林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风生水起,5大项目、4大配套工程齐头并进,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6%,税收同比增长16.3%;太和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司法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永兴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小武表示,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进一步探索高效优质化解涉企纠纷的有效路径和务实举措,让园区每一家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让法治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