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小王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帮助下,两天内便追回被拖欠的暑期工资,直呼“没想到”。
记者近日从开福区委政法委了解到,该中心自6月30日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200余人次,化解纠纷152起,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矛盾调处“最多跑一地”。
规范建设
自2024年底启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开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街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将其纳入全区重大项目清单,并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推进该项工作。
6月30日,开福区综治中心正式揭牌运行,标志着开福区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上迈出坚实一步。
迈入区综治中心大门,记者看到,在引导受理区两侧共有12个面向市民开放的咨询窗口,覆盖教育、医疗、金融、市场监管、房产物业、劳资和社会保障等诸多事项。据了解,各相关部门人员采取常驻、轮驻方式,解答、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忧心事。
“在窗口事项的设计和人员排班上,我们综合分析了全区历年来矛盾纠纷问题的数据情况,针对群众反映较强烈、较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设置常驻专门窗口,确保群众反映事项有人听、有人办。”开福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引导受理区外,该中心还设置一个指挥中心及3个负责调解、分转、督导的工作室,配备5个驻中心工作站,将数十个区直部门、单位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1心、3室、5站、12窗口”设置,让办事效率更高,分类管理更科学,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麻烦有人管、矛盾有人调、纠纷有人解。
凝聚合力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开福区着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到底”立体化综治格局,着重凸显区级综治中心的枢纽作用。
横向联动上,在距离区综治中心百步之内,便是开福区政务服务大厅、信访大厅和行政复议大厅。开福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中心三大厅”的物理集聚并非巧合,而是开福区因地制宜精心构建的“1+3+N”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的核心体现,让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复议申请以及便民服务事项,基本能在这个“一站式”综合体内高效流转和处理。
纵向到底上,在区级综治中心顺利揭牌后,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综治中心与通泰街街道综治中心陆续揭牌,标志着开福区街道层级综治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开福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今年底,全区16个街道综治中心均将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五有”目标规范化建成运行,力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民众知晓率,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开福区还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推广活动。“过去要跑几个部门的事情,现在到综治中心一个地方就能办,确实是方便了老百姓生活。”开福区居民黄女士对综治中心高效便捷的服务连连称赞。
开福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过去单兵作战到现在联动融合,综治中心建设与多元共治大趋势密切呼应。开福区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运转高效的综治工作体系,显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为民服务的精准度与满意度。
服务升级
解决群众矛盾,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法治化矛盾化解机制。为此,开福区综治中心提出简易纠纷“即时调”、安排时间“预约调”、中心统筹“提级调”、平台线上“智慧调”“四调”矛盾纠纷调解方法,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对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拒绝调解的,根据矛盾纠纷属性,中心会将其导入相关法律程序,始终运用法治方式、按照法律程序开展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依法处理,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实质性化解到位。
据了解,中心特别引入“心悦开福”工作站,通过专业化、人性化心理疏导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事要解决”向“事心双解”深化升级。
近日,开福区居民老张两口子因为家庭琐事闹矛盾,来到区综治中心咨询诉讼离婚事宜。工作人员发现,两人虽然闹离婚,但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仍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基础,在征得二人同意后,将他们引入“心悦开福”工作站进行心理咨询和调解。经过调解员多番释法析理,夫妻二人终于从“张嘴争输赢”变为“和谐议家事”。
开福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开福区将持续提升综治中心“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级,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打造基层治理创新“开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