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依法治理>法治创建

湘乡梅桥镇:“1+4+N”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7-22 09:38:12 

如何将千头万绪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湘乡市梅桥镇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该镇通过高标准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构建“1+4+N”协同机制,整合人大代表、老党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形成全域覆盖的调解网络。

织密网络:资源整合“一盘棋”

针对基层矛盾点多面广、涉及部门多的特点,梅桥镇打破综治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高标准建成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心创新推行“1+4+N”协同模式,由人民调解委员会统筹协调,综治、信访、司法、调解4部门常驻,法庭、派出所、妇联等N个部门按需联动。同时,将工作触角深度下沉至村级,整合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老党员、“法律明白人”及群团组织力量,构建覆盖全域的村级调解网络。这支“接地气”的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邻里之间,及时化解家庭、邻里等源头性纠纷,形成了“镇村联动、纵横贯通”的全域调解新体系。

精准溯源:关口前移“治未病”

梅桥镇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做实精准排查与溯源治理。一方面,优化网格管理体系,选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年轻干部组成网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精细化巡查,第一时间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嵌入网格,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家常式”走访中感知民情、收集风险点。另一方面,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村两委”“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常态化入户走访,宣讲政策法规,主动排查化解矛盾隐患。例如,横铺村网格员巡查时发现两户村民因道路修建通行问题争执激烈,立即上报并联动村干部、调解委员会,并邀请熟悉情况的老党员现场调解,经过耐心工作,成功化解了这起潜在的邻里冲突,有效防止了事态升级。

规范创新:调解赋能“见实效”

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是梅桥镇的关键一招。该镇创新推行“矛盾纠纷调处十步法”,对受理、取证、交办、反馈等环节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严格落实“一案一档”,规范法律文书,确保调解一件、规范一件、生效一件。在规范基础上,灵活引入多方力量,探索“模拟法庭”调解模式,通过营造庄重氛围、明晰责任划分,有效提升调解权威和当事人认可度。在调处白洋村一起复杂的赡养纠纷时,调处中心便启用了“模拟法庭”,邀请法官担任“审判员”,组织当事人在庄重环境下陈述事实、厘清责任。经过情感疏导和责任教育,老人儿子、儿媳认识到自身问题,当场达成并签署赡养协议,避免了老人被迫起诉的困境。

长效固本:机制护航“促和谐”

为巩固治理成效,梅桥镇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行“双轨制”治理工程,一是深化“村规民约+”行动,全镇13个村建立“一户一档”,强化村规民约的规范引导作用;二是创建“平安积分”系统,以积分奖励激励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同时,深化网格员、信息员、调解员“三员共治”模式,常态化入户开展宣教和民意收集。对已调解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回访,跟踪当事人心理动态,严防纠纷复发反弹。此外,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加大普法力度,深入学校、企业、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多样化法治宣传,引导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尚善尚法的良好氛围。

如今在梅桥镇,从“一站式”中心高效联,到网格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精准“排雷”,再到“模拟法庭”“平安积分”等妙招频出,一套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长效巩固的治理“组合拳”已然成型。这不仅让“枫桥经验”在基层焕发新生,更实实在在将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托起了乡村的和谐安宁。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