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文苑

“不辞长作湖南人”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6-01-11 11:03:01 

  

 

  董浩在创作中。 唐能 摄

  

 

  

 

  

 

  董浩创作的戏剧人物和书法作品。

  湖南日报记者 张权

  他是米老鼠的配音者,他是《大风车》里的“孩子王”,他是著名的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像记者这般年纪的“80”后,大都是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他叫董浩。

  采访董浩,得益于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廖克勤的引荐。在与廖主任的一次闲谈中,得知董浩明年就年满六十,将要告别主持舞台时,我是有些惊讶的,那个陪伴我们童年的人,就老了?更惊讶的是,从廖的口中获悉,董浩现在湖南株洲醴陵开设工作室,打算退休后致力于醴陵瓷器的推广与发展。

  见见儿时的偶像!或许更准确地说是那个笑容可掬的“董叔叔”,是采访的首因,他为什么要来到湘中一隅的醴陵为瓷器“代言”,倒在其次了。

  10月21日,在深圳湖南商会副会长凌俊猛的安排下,记者在醴陵见到了董浩。

  1 有脾气的“董叔叔”

  戏剧的是,和董浩的初次见面还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

  在醴陵一处大型楼盘入口的一排门面中,“东豪瓷社”占据着其中一间,因地处城郊,环境颇为安静。凌俊猛介绍,“东豪瓷社”取自董浩的谐音,如果不是门口印刻着董浩的简介,它和醴陵城中众多的瓷器展示店无异。

  推门进入,一眼就瞅见“董叔叔”,比电视上似乎胖些,短头发,黑灰装束,坐在长长的板凳上对着一个约莫1米的高瓷器坯胎进行绘画。外界或许只知道他是著名主持人,其实,他还有一个头衔: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室内音乐飘扬,和董浩一起在瓷上作画的还有两位,凌俊猛介绍,都是和董浩从北京一起来的艺术家。见他们正在创作,记者怕干扰他们创作,没有急于打扰。而是边参观边和在旁的凌俊猛轻声交流。殊不想,这或许是后面有些“不愉快”的引子。

  董浩作画,犹如主持,依然是憨态可掬,表情丰富。时而吐舌,时而皱眉,时而和着音乐放声歌唱,或许是记者“孤陋寡闻”,他不像印象中绘画者那般慢工细画,手中画笔如雨点般疾速在瓷器胚胎上“挥洒自如”。

  或许是见着“董叔叔”,或许是见着传媒业内的“老前辈”,记者本想趁着董浩和身边的人说笑时“闲聊”一下,哪知几句“不着边际”的闲聊,引来了董浩的不快。

  他质问记者是谁?也质问着领我前来的凌俊猛为何不介绍。我边介绍着自己,同时也解释着是怕干扰他绘画,所以没有及时通报。好一阵子,才逐渐平息了他的“怒火”。只见过如弥勒佛般的“董叔叔”,没见过发脾气的“孩子王”。

  此般开头,心里一阵打鼓。开始还以为是“大牌”惯有的“喜怒无常”,聊着聊着,觉得这或许才是荧屏下真实的“董叔叔”。

  2 画家“董叔叔”谈艺术

  在央视工作了38年,他显然十分清楚此行记者的目的。在完成了绘画创作后,他指着这件刚刚完成的作品,介绍是一幅荷花图,刚才之所以“笔走龙蛇”,运用的是中国画的大写意技法。这种基于传统功法之上,又大胆创作的艺术性格,才能使作品画面底蕴深沉而丰富。

  他对“瓷社”的工作要求是:艺术要大胆创造,绘画要严谨细致。他对艺术的理解是:艺术源自于游戏,喜欢玩,才能热爱它。他曾说:文玩之要在于玩,而不是拼命。生在太平盛世,不为名利所累,有机会好好地玩,等到我离开地球一刹那,也一定是笑着离开的。

  这让我想起刚才看他嬉戏般的工作状态,揣测着他刚才发火或许是因为,艺术不是高高在上,没必要“端着”,真情实意,直来直去,酣畅淋漓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才是从事艺术的真谛。而他就是朴素实在的董浩。

  3 “欲罢不能”的醴陵陶瓷缘

  心中释怀,继续聆听。话题还得转到他与醴陵瓷器的结缘。没来醴陵前,他并不知道醴陵瓷,多年前一次机会来到醴陵,让他了解了醴陵瓷的历史后,他便“欲罢不能”。他毫不吝啬地赞美着醴陵的釉下五彩,含蓄而不张扬,光色细腻润泽,富丽平和,而且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是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地方艺术风采,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瓷之精粹”。

  他认为,醴陵釉下五彩这么好的独到技艺与在市场上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他归结主要还是缺少文化内涵的注入。“陶瓷很适合用于表现各种绘画技巧,将国画与陶瓷融合是深度挖掘艺术内涵的方法。”传统的醴陵瓷器皿上除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纹饰外,图案多以花鸟、人物为题材。但这些图案多为工匠所作,颜色不够丰富,题材较窄,构图生硬,画工有匠气而缺乏创意。在他看来,传统在每个时期都有变化,如果一味地将古老的东西拿到现代来,只能叫做复制,就失去了继承传统的意义。

  因缘际会,他结识了醴陵人凌俊猛,这个在深圳做工程承包起家的商人,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十分热爱,两人相识不久后便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创办“东豪瓷社”。“我认识一大帮艺术圈的朋友,我可以通过瓷社邀请国内外陶瓷大师来醴陵交流、切磋,积极推动醴陵陶瓷人走出去,创新传统技艺,与中外艺术充分结合,让釉下五彩迎合各种口味,使这门传统技艺‘老树发新芽’。”董浩激情盎然。

  4 美术是本行,主持是副业

  董浩并不讳言“瓷社”创作的作品将来要走入市场,“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逐渐提高醴陵瓷的文化价值。真金不怕火炼。醴陵釉下五彩瓷,要经过14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釉彩才永不脱落。”

  董浩调侃自己其实是美术老师出身,众所周知的主持工作实际是他的副业。他说,明年退休后,专业推动醴陵瓷发展。虽是北方人,但为此“不辞长作湖南人”。

  临行前,他挽起裤管,指着红肿的小腿说,静脉曲张,血液淤滞,然后爽朗地一笑“大不了截肢,以后就拄着拐杖画”。

  在看过记者向他展示的“新湖南”客户端后,他不忘提醒记者:这种传播形式很好,要利用这种形式多宣传醴陵瓷,宣传湖南文化。

  说话间,“瓷社”工作人员又捧来一座瓷器胚胎,他大手一挥,用浑厚京腔喊道:继续开工啰。

  人物简介

  “风车王”董浩“叔叔”,银屏上的“孩子王”,著名主持人、书画家、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理事。出身书画世家,父母皆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京城有名的书画家,自幼耳濡目染,5岁开始习画,专修国画花鸟、人物、书法,尤以京剧人物画闻名。2013年的一幅《戏剧人物》曾拍出84万元的高价。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