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杜娟
其貌不扬,有些土气有些丑,常德钵子,黄色褐色的里子,土灰色的外壳,大大小小,2块钱一个,在常德到处都是。
这些常德钵子里,可盛大鱼大肉,也可以下些小菜蘑菇,可惜现在是夏天,它在火炉上咕咕咕蒸腾着香气,让人流口水,但毕竟现在天气太热,只好坐在空调房里吃钵子菜,这竟然也成为常德城里独有的风景,难怪民谣说:不愿朝中为驸马,只愿钵子炉子咕咕嘎。
常德钵子菜,花样很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菜可以事先备好,盛到钵子里,在上面撒上葱段蒜瓣,等要吃的时候往炉子上一放,等钵子里咕咕咕冒热气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不至于让主人手忙脚乱。
夫家在离家几个小时开外的邵阳苗乡,他们那待客也是一大桌子菜,每样菜用2个大碗装,天气一凉,或坐在空调房中,吃到一半就凉了,他们也倒到一个碗里拿去火上热一热再端上来。邵阳那边山多木头多,尤其到了冬天,那里火是一天到晚都生着的,男人们倒好,女人们菜上到一半的时候就招呼客人喝酒吃肉,女人们得忙完一桌子的菜,菜凉了还得一样一样拿去热了再端上来,抽空还得喂孩子,等到客人都散了才得空随便吃点残羹冷炙,再收拾残局,然后喂猪喂鸡。当然,在邵阳,我每次都是不客气坐在老公边上先吃的,嘿嘿,可是看到那些主妇们忙碌的身影,就特别怀念常德的钵子菜,一家人整齐围着满桌子钵子炉子,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女人们也可以呷酒可以喝饮料,谈天说地,风生水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饮食文化也导致常德人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独生子女政策一直实施得非常好。
刚来长沙的时候,我学着做饭,什么都买齐了,就是买不到常德那种钵子,转了几天,最后在一个小超市老板娘拿着个药罐样的壶给我,说这个是煲汤的,好吧,后面我拿去泡酸萝卜了。然后又跑到超市,好不容易找到个类似的钵子,却是瓷的,还得几十元,放到火上烤了几回就歪歪裂裂了,眼看着就要炸了,到头来还是从家里带了两个钵子过来,就着酒精炉子,咕咕的香味飘起,才算找到了家乡的滋味!
其他地方都是拿不锈钢锅在液体固体酒精上炖的,尽管热得快,但是有毒啊,尤其是锡锅、铝锅、不锈钢锅,吃完最好得用瓷的碗盛起来,不能过夜。钵子菜就不一样了,只要食材不变质,随便放多久,炖出来的还是原汁原味的,非常有味道。常德钵子是用泥土烧制的,跟瓷器差不多,却比瓷器粗犷,便宜还耐用,炖煮的过程中温度也不会太高,能锁住营养,且不容易粘锅,自然能锁住食材的香味,愈久愈浓!就像常德这座城市,古朴又有她自己的味道,住得久了自然喜欢她的宁静优雅,文韵悠长。只可惜,这夏天,忽然迷恋上常德钵子菜,但毕竟天太热,钵子菜虽好,但也不能大吃大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