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文苑

国人的公共意识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7-25 22:54:12 

  游宇明

  在尘世行走是需要公共意识的。你可以欣赏河流的蔚蓝,不可以把家里的垃圾丢到河里;你可以拥抱公园里花朵的灿烂,不可以将这些花朵摘下来据为己有;你可以在软卧读书看报,不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开着老大的灯……世界是大家的,不为你一个人而存在,在考虑自我利益与感受的同时,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与感受。只有这样,社会才有起码的秩序,人与人之间才有温情。

  依我的理解,公共意识有两个层面,一是公共道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公德,这是公共意识的底线;一是公共道德之上的主动精神,即碰上属于大家的事情,个人主动去做,不怕牺牲时间、精力、金钱。

  提倡公德底线并未过时。最近的媒体报道:上个月,四川人罗全盛(化名)骑着三轮车经过成新蒲大道将正在清扫的环卫工徐淑君撞翻,肇事后,既不救人,也不打电话报警,而是匆匆逃离,导致受害者身亡。肇事逃逸这种事都做得出,少数人的公共意识之差可以想见。

  除了恪守公德底线,我们也需要面对公共事务的主动精神。亲戚所住的单元楼门坏了一个多月,至今不能上锁,本来只要打个电话给物业公司即可修好,但每天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就是没人管。在我看来,这里的住户缺少的正是公共意识。少数人是不守公德,单元门之所以坏掉,就因为他们搬东西或推摩托车进楼时喜欢用红砖塞门,造成弹簧松弛,更多的人是没有主动精神,觉得门是共有的,自己无义务管“闲事”。我们不难设想,假若大家具有足够的主动精神,一方面对少数不讲公德的行为进行制止,另一方面不怕将时间、精力等等花在“公家的事”上,单元门还会坏这么久吗?

  公共意识这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首先,它必须立足于奉献。一个人热心公共事务,总要费神费脑,有时还得花钱。如果你播一粒种子,就想收获一片庄稼;下一次河,就想捉一车大鱼,就不可能具有太强的公共意识。只有愿意一切从我做起的人,只有不斤斤计较一时得失的人,只有真心希望社会变好的人,才可能成为公共意识的领头羊。

  公共意识还依赖社会的呵护。人本质上都会自我保护,我们种了树,可以不期盼吃到树上的果子,但也没有谁愿意被树砸倒。社会应该有这样的氛围:让拥有公共意识的人不受冤枉。女儿最近从北京回来,下地铁时,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摔倒在地,本想扶一把,没想到在她伸出援手之前,老者反诬她撞人。一位四十多岁的乘客非常气愤,当即指出老者撒谎。如这位乘客懂得呵护好心人,类似的人多了,国人的公共意识一定比现在强得多。

  社会需要凝聚力,公共意识就是粘连每一个个体的胶水,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公共事务看成个人之事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才会晴空万里。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