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文苑

夏果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时间:2015-07-21 15:16:41 

  曹 珊

  午后,已隐隐地有了蝉声,蝉在林荫间吱吱吱地摩梭着翅膀,似乎是在热烈地迎接着夏天的到来。一回到家,总能看见桌上摆了黄澄澄的枇杷果,被盛在平底的白瓷盘子里,润润的泛着水光。母亲则在厨房里忙活,砧板被切得咚咚直响,可嘴却不停,直嚷嚷着说枇杷是新买的,已经洗干净了,让我赶紧吃,润喉。

  一到夏天,家里的水果总是不断。先是枇杷,而紧接其后的,似乎就是桑葚和蓬虆了。长沙的大街上,总能看见有小贩担了担子在卖桑葚。五块或者十块一盒,价格不拘。如果让孩子看见了,非吵着要买,大人们也大多会满足他们这个小小的心愿,毕竟东西也不贵。而且城里的孩子大多没见过这个,水果店一般也没有,花几块钱给孩子们买个新鲜,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当了爹妈的人,谁小时候漫山遍野满地打滚时,没看见和吃过?因而,借着给孩子买桑葚的空当,再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光辉事迹”,真是到头来想板着脸训斥孩子一顿都难。

  只是蓬虆,现在见过这东西的孩子估计没几个了。唐诗人贾岛有诗云:“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蓬虆子”自然就是“蓬虆”。我小时候就会叫上一群小伙伴去山上摘,提着个小篮子,在蒿草堆和荆棘丛里各种翻,虽然每次都收获颇丰,不过代价也还是有的。回去之后趴在竹椅上,一面心满意足地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一面鬼哭狼嚎地让我妈下手轻点。因为有荆棘刺扎屁股和腿上了,我妈正眯着眼睛拿针给我挑。桑葚和蓬虆,如果不仔细看,长得颇为相像。都是挤挤挨挨的攒成一团,顶部生一片小小的叶子来提纲挈领,洗干净了,看着就像是微缩版的葡萄串,然后往嘴里一扔,立马豪气顿生。只是和桑葚相比,蓬虆生得还是略小了些,长度也没有桑葚那么长,颜色也不是桑葚的那种紫,相对会偏红或者偏黄一点。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反而显得越发圆润和可爱。

  再往后就是荔枝和杨梅了。每年母亲都会特意买上许多杨梅,用来做杨梅酒和酸梅汤。酸梅汤被冰镇过,我每次总是一口气喝上一大碗,结果总是被酸倒了牙之后又哭兮兮地让我妈做饭的时候多放点水,免得饭太硬了嚼不动……于是经常被我妈一指头戳在脑门上,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至于荔枝,吃得倒是不多,因为总担心上火。而且湖南本地并不盛产荔枝,一路迢迢地从岭南运来,纵然现在交通已经相当便利,可终究色香味还是差了一截。所以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我这里,反倒没了什么诱惑力。

  夏日最后压轴的水果,则必须是西瓜。没有西瓜的夏天,都不算完整的夏天。尤其是小时候,没有冰箱的那会儿,家里买了西瓜来,白天大多都是不吃的,除非来了客,所以我白天基本上都只能干看着。奶奶从菜园子里摘了几个香瓜,和买来的西瓜一起用竹篮装着放到井里。到了傍晚,一家人聚齐了,才是吃西瓜的好时机。一般大人们都会先把西瓜从井里捞上来,然后轻轻地放在一边。接着便是重新打些新的井水起来,哗啦啦地泼到地上,用来降温。而那时候,奶奶已经拿了艾蒿过来,将蚊虫全都熏到了一边。至于我,因为年纪最小,所以什么活都轮不到我来做。每次,基本上都是稳稳当当地坐在小竹椅上,看着冰沁沁的西瓜上因为碰上热空气而被激出的一身“汗”,口水只咽。

  话说回来,吃西瓜还真是一件相当有技术含量的事,最起码心急手笨的就吃不好。埋头在瓜瓤中一通猛吃,总免不了要沾一点汁水在脸上、衣服上。但光沾上汁水都还算是姿态优雅,吃得连脸上、鼻尖上都黏上西瓜子的,其实也是不胜枚举。而且现在大多数人家里还铺了地板,吃个西瓜最后低头一看,发现锃亮的地板上又是汁水淋漓,那才是真的让人抓狂。平时家里没人的时候,我都是直接把西瓜切两半了,盘腿抱着坐在地板上拿勺舀着吃。若是来了客人,那就只好忍着了,拿块小的,吃一口,偷偷吮一下,务必要维持好我的淑女形象。于是也怪不得原先表哥会说,夏天吃西瓜的时候,请老天给他添加一个猪八戒的嘴巴!哧溜一下,一口横扫过去,再看时就只剩下西瓜皮了。不用担心地板的卫生问题,也不用考虑吐西瓜子,多好!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