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毅
十几年前,尊敬的导师对着她读初中的儿子说:中国电影就看陈凯歌,他是文化精英,拍的是知识分子电影。
那时,我常坐在图书馆里一角,阅读电影书籍,最喜爱的是北大戴锦华老师的《雾中风景》。书中对陈凯歌和张艺谋之第五代导演有颇多文化洞见,而随着演员姜文转型,第六代导演也正成为一个话题。
10年前,上帝视角的《无极》开启了广大网友戏谑名人影视作品的单方面循环模式。10年后,面对把强大的底本改得支离破碎的《道士下山》,不吐脏字的骂人影评掷地有声,看客们观望了又观望,觉得围观陈凯歌意思不大,纷纷散去。
那边厢,拍得出《红高粱》和《活着》的张艺谋,从《英雄》开始,愣把自己慢慢活成了江湖手艺的杂耍国师。而以荷尔蒙爆棚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曲定乾坤的姜文,好意思拿着《一步之遥》这样的烂片去国际上参评。
家国情怀、严肃话题、艺术浪潮、,导演代际那都是上个世纪和前生的话题和传奇。不管大咖们想发布的是堂而皇之的大道还是遮遮掩掩的人欲,今天的大众传播产品肯定不是良配。
如果你一地鸡毛活得琐碎,不愿看正脸肃穆的高大上,又或是营养过剩,只想愉悦地浪费这美好光阴,简单爱模式的《花千骨》是最好的选择,它的主题是:爱,搞定一切。
国人上下求索几千年只为修道飞仙,大咖们做惊天伟业求登封神榜,在《花千骨》那里统统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傻白甜,只要你执念笃定,再多的妖魔鬼怪和生死劫难都是等闲,仙界人道冥间自由来去无缝对接。
一个简单明了的“爱”字,几个颜值足够的美人,各种新媒体齐上的营销方式,已经足够搅动江湖恩怨。成人童话,它其实更美,尽管在有些人眼里,它毫无逻辑可寻。
多少年来,自我认领文化精英铭牌的人群,攀爬多少个台阶才搞明白点的三层境界,《小时代》里的《花千骨》们就一脸无辜快乐灿烂地待在第一层楼,把精英们说不出口的名和利都轻轻收入囊中。
在一片热闹中看风景,望不到远方,只见碎片化的事件、现象和情绪。这是个无神的年头,是长着《小时代》《花千骨》模样的青春片混战银幕的年头,仔细看看,浮上来的全部一个面孔。
其实,头脑归头脑,身体归身体。精英文化归精英文化,大众传播归大众传播。能在两个层面自由流通的良心公知历来难求。文化精英今朝再讲教化和担当,也还是个人,不是上帝和佛菩萨的子集。再不认清楚自己是谁,同学们都去看《花千骨》了。千万别把自己活成个大酱缸,啥啥啥都搅和下,哪头都想占,太贪心太危险。
以肉胎凡身封神之心不死,就是不做人。做个人,做个老老实实的常人,想来是多么无聊,可又是那么真切难求。
敢于下山,更要敢于上山;敢于坚持,更要敢于离场。
高冷哲思的黑泽明,从来不管观众看不看得懂,他被封了神。自闭怪异的小津安二郎,一个机位稳稳地拍了一辈子,他也被封了神。他们不需要取悦观众,当然,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土壤什么样的观众。从第五代导演到第六代,到谁都可以拿资本来玩光影游戏,我只听见脚步匆忙、梦想碎了一地的声音。
当崔健拍出进入院线根本没人看的先锋电影《蓝色骨头》,当陈丹青一遍一遍对着公众普及常识,当李安拿出一部部不同题材的人味作品,当阿城奉上追根溯源的皇皇巨著《洛书河图》,我只想说:还好还好,除了大酱缸和傻白甜,还有东西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