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文苑

少年 我们曾借过的那些书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时间:2015-06-01 16:37:27 

  冀 群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虽在两年前一度成为热门读物,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读。前一阵子,从朋友处借来了书,放在随手可及的沙发墙上,利用零星的片刻翻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多月过去了,书总算是被看完了。这样悠哉闲哉地读书,于我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或许,是《目送》这本书适合慢读。这本书不似小说,没有紧张刺激的矛盾冲突,亦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全书由73篇小散文组合而成,每一篇文章,便是一个生活故事,便是一段人生记忆。书中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老痴、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抒人生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这样的书,每次在茶余饭后读上三两篇,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方能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那份深邃、那份忧伤、那一抹美丽。

  亦或许,是读书的心境也会时过境迁。上中学那会儿,课外读物是极其匮乏的,一则是出版业不若今天这般红火,可买的书不多;二则家境贫穷,买不起书。而偏偏在那个年代,阅读的欲望滋生得极其强烈,如那雨后野地里的杂草一般,疯长。台湾作家林海音年少时还能够到书店窃读,而生长在偏僻农村的我,只能找人借书来读。倘若见到身边某人手捧某本课外书,便会死缠烂打地说尽好话,拍胸脯作保证,不惜低声下气,与人方便,比如:借出作业给抄现、替做劳动、承诺尽快归还等等。为了把书借到手,总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借书到手,便会欢天喜地一头扎进去,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阅读的营养。而阅读时间,往往是利用学习之余,或者放牛之际。尽管这样,还是会招来父母的一番责骂,因为,在他们看来,看书耽误了做正事(那时,在他们看来,做家务劳动或是田间劳作才是做正事)。但我又不可能也不敢把父母的责骂当耳边风,于是,总是手脚麻利地完成父母交代的正事,忙里偷闲把书尽快读完。琼瑶的《窗外》、《几度夕阳红》,金庸的《倚天屠龙记》、《萍踪侠影》,还有《七剑下天山》、《岳飞传》等一些书,就是那样子读完的。书被归还了,满心思还在回味,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还在让我牵肠挂肚。那个时候,真的是“饭可以不吃,但书不可不读”。如今,可读书之多,可买书之易,反而使得阅读的欲望不似当年。时光流逝,岁月不言,难道,在流转的经年里,读书的心境也如同那青春的照片一般泛黄了么?!

  扪心自问,如今,读书的心境真的是改变了。平日里所读之书,多为专业书,是迫于工作的需要,读书也就蒙上了一层功用色彩。其次,所读的休闲杂志,是迫于释放生活、工作压力的需要,读书也就染上了一种消遣的味道。或者,趁儿子在家时,捧着书本碎碎念,多少有些装模作样的架势。而真正发自内心的需求、读些滋养心灵的书,少了,读得也不似当年那般投入了,且读过之后,脑子里也不曾留下多少痕迹。

  何时,还能如年少时光,再寻回一颗纯纯读书之心?让灵魂的香味自然生发,飘逸四散,在这个世界留存下最美丽的痕迹。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