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热评

地铁上怪叫致乘客受伤,猎奇扰民的自媒体乱象当休矣

 文章来源:红网  作者:武辰宇  时间:2025-05-10 22:57:26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武辰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月9日,成都市公安局轨道公交分局对外通报“地铁上博流量怪行为致乘客恐慌受伤”一事。通报称,违法行为人李某(男,26岁)为博取网络流量,在成都地铁2号线列车车厢内拍摄视频时,故意实施叫喊发出怪声、肢体扭曲等怪异夸张动作的行为,引发乘客恐慌躲避,致3名乘客受伤,列车运行一度延误。(5月10日《澎湃新闻》)

无独有偶,今年2月以来,郭某、杨某为博取流量、牟取利益,通过策划、编写剧本,多次在地铁、公园、餐厅等公共场所,未经他人允许,偷拍、制作多条虚假搭讪视频,刻意以“表白同性”为噱头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散布,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侵犯他人隐私,给受害人生活造成困扰。4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轨道公交分局发布通报称,郭某、杨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看似无厘头的搞怪视频背后,实则是“唯流量论”的利益算计。人天生具有好奇心,无论是对反常态事件的警觉,还是单纯出于对怪诞行为的猎奇心理,人们的注意力总会被好奇心下意识地“绑架”。正因如此,在个别无良自媒体的利用下,好奇心成了百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常言道:“喝彩是闲人,褒贬是买主。”人们在观看视频,甚至对其口诛笔伐时,殊不知已经落入发布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为低俗内容贡献了“流量碎片”。

短视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其价值的发挥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与目的。在城市宣传等积极领域,短视频能够通过个体视角,以生动鲜活的方式立体展现城市特色与风貌,打破城市刻板印象,助力城市形象宣传实现破壁。但当创作者被流量变现的利益蒙蔽双眼,忽视内容内涵,只追求表面的吸睛效果,甚至不惜干扰社会秩序、传播不良风气时,短视频的负面效应便会凸显,与初衷背道而驰。这警示我们,在自媒体创作中,必须把握好内容的价值导向,让技术服务于正能量的传播。

自媒体时代,无数普通网友的镜头都在记录着日常生活,看似个体的行为实则具有公共传播属性。以地铁怪叫事件为例,其影响早已超越个人层面,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鱼龙混杂的自媒体生态中,如何坚守媒体道德底线,营造正确价值导向,是各方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只有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自媒体生态,才能让自媒体在发挥信息传播优势的同时,避免成为低俗文化的温床,真正实现媒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