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湖南普法网>法治文苑

幽怀岂顾俗尘碍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时间:2015-05-25 15:07:48 

  吴 震

  念小学初中少不更事,大字报小字报心得体会战斗檄文抄写了好些年,孔老二罄竹难书的“罪状”也只记得两三条实实在在的“干货”,其中印象特别深的一条便是孔夫子鼓吹读书做官论。

  后来读《红楼梦》时,曾为主角贾宝玉感叹生不逢时。他厌恶读书,反感仕途经济,谁劝他读书上进,他就痛骂人家是“禄蠹”。要是宝二爷晚出生若干年,跟我们一块上学,保准能成为反潮流批孔丘的“英雄”,何至于落一个“混世魔王”的差评呢。

  孔子是读书做官论的祖师爷么?是不是祖师爷也很难考证,但从前相信他是,因为当时大伙一齐上阵口诛笔伐老夫子所言“学而优则仕”流传贻害了几千年。

  消极主义者认定历史没有进步只有左右摇摆。也不知这是不是太过消极。现在不兴搞批判运动了,但好像“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俨然又运交华盖。仇富仇官是今日普遍的社会心理。但普遍的心理还是有复杂微妙的区别。书读好了去企业赚钱,那不错,年薪多少多少挺令人羡慕的。读书出来去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从前叫俗,当官发财就是宝二爷说的“禄蠹”,今天叫蠢,待遇那么低要求那么严,图啥呀?我对公务员招考的冷与热不是很感兴趣,我一直不能释怀的是,当年墙头宣传栏漫画里孔老二头上那顶鼓吹“读书做官论”的纸糊高帽子。

  其实,严格地说,那顶高帽子戴在孔夫子头上并不稳当。当年狠批孔子鼓吹读书做官论,大伙找出来的铁证似乎是孤证,那就是纸写笔载的“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换成大白话不就是书读好了就去做官么?这解释似乎不会有人质疑。其实也未必。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就认为许慎的《说文解字》“训仕为入官”讲错了,仕作“入仕为官”解那是后来新起的意义,并引《毛诗传》为据,“仕,事也。”言下之意,在孔子的时代“仕”只能理解为工作、实践。“学而优则仕”后面还有一句,叫做“仕而优则学”,合起来就是要大家学好了就去用,用好了还得学,今天不还时兴讲学中干干中学么,这话有什么不对呢?

  如今,《论语》早已成为读书人必读的传统经典。学而优则仕,是孔子说的么?不是啊。《论语》二十章,《子张十九》记载得清清楚楚:“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子夏纵是名列孔门十哲,是七十二贤之一,我们也不能把鼓吹读书做官论这笔账算在他老师头上啊。

  孔夫子是不想做官的,他向往的是不为物役﹑闲散飘逸的生活状态。好几位得意门生畅谈治国理政抱负时,老夫子独独赞赏曾皙的生活主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或许这只是孔子生不逢时官运不济时在装呆卖萌?他毕竟在阳货羞辱性的劝说之下做了官,他后来还总结出了“用之则出舍之则藏” ﹑“成列就列不能者止”等甚是老到的为官之道啊。

  就算孔子心里想做官,我觉得圣人一丁点儿也不显得俗,他不可能是“禄蠹”。说他有点今之所谓“蠢”倒是有些靠谱。阳货责骂孔子不仁不智,说他满腹经纶而听任国家混乱,一次又一次错过参与政事管理的机会。孔子这才答应他出去做官。你说他抱着这样一种理想情怀入仕,图啥呢?非为禄蠹,不图名利,为着国家社稷,学而优则仕又何俗之有?精英皆商文盲当政也未必能成就盛世华年哦。我甚至想,就是还不到圣人为国家社稷出仕的高大上境界,哪怕就止于稻粱谋的职业层次,读书从政也说不上比干其他行当会多几分俗气。

  几位省城里的朋友来浏阳度周末。朋友中有搞音乐的,有绘画写字的,有经商的,也有从政的。我们在浏阳河畔的一块湿地游玩,意兴湍飞。稍后,我读到凌翩老师记游的《踏莎行》:檵木堆红,远山描黛,淙淙溪水传欢快。桥栏拍遍久徘徊,何如陶令闲情慨?漫步芳郊,驰神林籁,幽怀岂顾俗尘碍!天成画卷映明溪,苍茫四野频回睐。我想问凌翩老师,“幽怀岂顾俗尘碍”可是这《踏莎行》的词眼么?不管是不是,整篇明丽如画,句句清新可喜,我最爱这一句“幽怀岂顾俗尘碍”!

  每每吟哦起“幽怀岂顾俗尘碍”,我脑海里便情不自禁地闪现出当年红卫兵画在墙头的孔夫子戴着纸糊高帽的形象,只是这形象不再是我心头放不下的滑稽可憎,而是既入世又脱俗的十分可爱。我相信孔子应该鼓吹过“读书做官论”,尽管“学而优则仕”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子夏是他的得意弟子,有其师方有其徒哦。

Copyright 2003-2012 fzhn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湖南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湖南省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5号 联系电话:0731-84588782 E_Mail:yfzshn@qq.com
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湖南五湖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郑宇敦 电话:19873072277 湘ICP备09027896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537号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